【停課不停教】80後老師拍片開手工教室 活用家中用品設計童玩

親子

發布時間: 2020/04/02 19:19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04

分享:

分享:

80後老師拍片開手工教室,如何活用家中用品設計童玩。

新冠肺炎疫情下復課無期,有80後老師主張學習無彊界,可以跳出課程框架,拓展小朋友創意,浸信會天虹小學視藝老師伍展鴻,開設伍sir手工教室教孩子舊物重用變玩具,大受家長歡迎。

伍展鴻設計的手工只需5分鐘便可完成,教學影片也圖文並茂並講解簡單科學原理,其影片近期已被台灣和韓國手創客廣傳,掃走鬱悶。

伍展鴻負責推動開放主題的「DreamStarter啟夢者計劃」,帶領學生發揮設計思維,關心社會;2月開始停課初期,有家長朋友向他表示擔心孩子時間太多而沉迷打機,希望他幫忙上網教DIY,故他每周實驗每周拍攝2至3條包含機械原理的手作教學片。

自拍了第一輯作品後,便有媽媽讀者追問有沒有下集,之後他再嘗試舉行直播教室,而近期一傳十,十傳百,已傳到台灣同韓國也有人分享影片。

他解釋其手作是由一件作品的基礎上,不斷延伸到不同作品系列,其中納米遊樂場系列演化成足球場、冰壺場和籃球場,到研究機械鳥模型(Automata)時,他聯想到可以把它變成紙盒動物,增加了蝴蝶和小恐龍。

其中較有趣的是飲管回彈毛毛蟲和紙盒故事偶,製作簡單,過程好玩。

造機械鳥可明白到雨傘及其它生活用品的連桿原理。(網上截圖)

他笑言自己5分鐘內便能做完一件,製作教學片則要把步驟拆細,並加入科學說明,盡量淺白,希望孩子半小時內做到一件作品,建立成功感。伍老師自認很宅,自細已有不少玩具作伴,喜歡用樂高砌基地,工作後愛閱讀台日手創人的著作,而任教視藝也時常需要研究不同物料特性,但他坦言平時工作太忙,放工後已沒暇研究手工,現在停課期是多了時間讓自己重拾興趣。

當有媽媽要求我遙距教手工,我是想過要畫程序圖,但發現平面圖是很難表達技巧,故還是拍片較直接。我是針對小朋友不能出外,宗旨是不必外購物品,用回家中的東西重造,玩完可以拆出來還原,不浪費任何一樣物件。

可以二人對玩的籃球場。(受訪者提供)

有一場直播是同時教100位孩子一起造《Automata輕輕飛》機械鳥。(陳國峰攝)

而近日他的直播不只教機械玩具,也加入科學實驗,包括用白板筆在陶瓷碟上畫小魚,之後注入水,魚會飄上來,變成立體魚,目的是想小朋友了解水筆的化學特質。

近年學界推動創客節,伍Sir認為創客的意義,就是社區參與,並共同設計。

小朋友在比補習,比分數,孩子壓力很大,但社會更需要是分享。小朋友的學習也應是一場無窮盡的實驗,當中沒有好與壞,答案是在過程中自己發現。若家長一起進行,更可以培養親密關係,是非常正能量。

他在專頁上記錄自己把Automata小鳥模型在家中滑翔試飛,鼓勵小朋友也可以試驗。

停課時我也會玩,並且樂在其中。教視藝科著重對物料的理解,小朋友要有時間去觸摸東西、放慢思考和感受,可惜孩子平時功課太忙,連我們老師都是常處在衝忙狀態,但其實很多奇思妙想,是要無無聊聊中,才會突然崩出來。

伍Sir認為Maker就是社區參與,並共同設計,小朋友的學習也應是一場無窮盡的實驗。(陳國峰攝)

籃球場有一個迷利發射系統(左),是用衣夾的彈弓和橡皮圈合成,上加一個小樽蓋去彈出花生。(陳國峰攝)

家長:形象化去表達科學

大學主修環境科學的王太(Olivia)近日參加老師的直播教室,學造玩具給3歲大仔Ethan,她謂先後用鞋盒造過迷利足球機、毛毛蟲和紙盒小恐龍;Olivia笑謂砌玩具令我學到放慢,把一件東西由零到完成,過程很開心。

小朋友是用五感去理解世界,多用手仔去探索物料,研究和製作玩具,當中可以令小朋友很自然地感受到工程或東西的結構,而且很環保。

她欣賞伍Sir的作品背後有科學原理,並把科學形象化去表達出來,作品全都可以動,小朋友即使看大人做,也會引發到好奇心。

記者︰胡麗珊